在2020年4月8日河南省文物局發布的《關于切實做好黃河文化相關重大考古項目發掘研究傳播工作的通知》中,明確9項河南省黃河文化相關重大考古項目,登封王城崗遺址入選其中。
王城崗遺址跨越新石器時代和商代,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遺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八方村東北,俗稱“王城崗”的崗地上,是一處以龍山文化中晚遺存為主,兼有裴李崗文化、二里頭文化以及商周時期文化遺存的遺址。
1975~198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門對此進行考古發掘,發現龍山文化晚期的東西并列的小城堡2座以及大型房基、奠基坑、窯穴、灰坑等遺跡,出土有大量陶器、石器、骨器、銅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,對研究豫西地區龍山文化的分期和城垣建筑結構等具有重要價值。
王城崗遺址出土的陶器 資料圖
2000~2005年國家啟動的中華文明探源等工程,又對王城崗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及發掘,在小城堡的西面發現了一座龍山文化晚期的大城,由夯土城墻和城壕組成,總面積約34.8萬平方米。
王城崗遺址分前期、后期。前期的遺跡以小城址、奠基坑等為代表;后期的遺跡以大城址(城墻、城壕)、祭祀坑等為代表。經過多學科的聯合攻關,確認王城崗遺址為文獻記載“禹都陽城”的夏代初期都城,年代為公元前2070年左右。
王城崗遺址的發現,對探索夏文化、中華文明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價值。(鄭報全媒體記者 袁建龍)
(原載于2020年4月17日《鄭州晚報》D8版)